青銅鼎身的饕餮圖案
司母戊鼎是我國目前最大、最重的青銅鼎,由商代晚期皇室鑄造。慕斯武定是一個長方形,頂部有兩個直耳朵,底部有四條圓柱腿。吳四鼎紋飾精美,工藝精湛。除了鼎身四邊的中央部分為無紋飾的平面矩形面外,其余鼎身均有紋飾。長方形素面周圍的銅鼎身主要紋飾為饕餮紋,四邊交界處飾有題肋,題肋飾有牛頭,底部飾有饕餮紋。
饕餮紋是青銅器上常見的紋樣之一,最早見于長江中下游地區(qū)的良渚文化陶器和玉器上,盛行于商代至西周早期。饕餮這種猛獸是古人綜合了自然界各種猛獸的特點和自己的想象而形成的。其中獸臉巨大夸張,裝飾性極強。常作為器物的主要紋飾,與古代人民的文化生活密切相關(guān),充分體現(xiàn)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創(chuàng)造力。研究人員稱之為動物臉圖案。
饕餮圖案雖然是組合的,但不代表是隨意拼湊的。古人對饕餮的表征一無所知,但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各種動物身上找到了它們應有的特征,于是在創(chuàng)造饕餮形象時,就融合了羊(牛)的角、牛的耳朵、蛇的身體、鷹的爪子、鳥的羽毛等。神秘的怪物有熟悉的動物器官,這使人們能夠迅速體驗到他們必須處理饕餮線。神話般的起源和夸張的外表,讓饕餮五谷猙獰、恐怖、神秘而凝重,令人望而生畏。
饕餮紋最重要的特征應該是它的眼睛。無論如何變化,饕餮的線條都少不了那一雙亮眼弄巧成拙的巨眼。它凝視著外面的世界,震撼著人們的心靈,但同時又強烈地吸引著人們的注意力。饕餮紋多作為主題紋出現(xiàn)在青銅器的腹部,少量出現(xiàn)在足部。寬敞的空間給了它足夠的施展空間,顯眼的位置則給了它更多的統(tǒng)治力和威嚴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