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鼎從古至今一直影響著我們
現代銅鼎本以仿古居多,圍繞鼎的自身意義在演變,大膽創(chuàng)新,造型新穎,比例協調大方,比起古代鼎,添加了一份活力,加濃了些色調,更加象征著城市的文化底蘊。
鼎在古代被視為傳國重器、國家和權力的象征,“鼎”字也被賦予“顯赫”、“ 尊貴”、“盛大”等引申意義,如:一言九鼎、大名鼎鼎、鼎盛時期、鼎力相助,等等。又是旌功記績的禮器。周代的國君或王公大臣在重大慶典或接受賞賜時都要鑄鼎,以記載盛況。
這種禮俗至今仍然有一定影響。西藏和平解放50周年慶典之際,中央政府向西藏自治區(qū)贈送“民族團結寶鼎”,矗立于拉薩人民會堂廣場,象征民族團結和西藏各項事業(yè)鼎盛發(fā)展。此舉意義深遠,文化內涵豐厚。
鼎是我國青銅文化的代表。它是文明的見證,也是文化的載體。根據禹鑄九鼎的傳說,可以推想,我國遠在4000多年前就有了青銅的冶煉和鑄造技術;從地下發(fā)掘的商代大銅鼎,確鑿證明我國商代已是高度發(fā)達的青銅時代。
從古至今銅鼎陪伴我們已經走過3000多年了,位置已在不斷的發(fā)生改變,從炊器到權利的象征,到如今的廣泛應用,成為公司信譽,能力的標志。公司開業(yè),企業(yè)上市的最佳禮品。起代表性的如“中華世紀鼎”、“和諧鼎”、“昌盛鼎”等。銅鼎已經匯入了主流生活,為建設和諧,昌盛的社會做出了杰出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