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克鼎上的銘文什么意思
銅克鼎是西周孝王時期的器物,此鼎形體巨大,高93.1厘米,重201.5公斤??谘仫棲F面紋,腹部飾流暢的波曲紋。腹內(nèi)壁有銘文二百九十字,銘文字體工整,筆勢圓潤,堪稱西周中晚期青銅器銘文的典范。
大克鼎通高93.1厘米,口徑75.6厘米,腹徑74.9厘米,重201.5公斤??谘仫椄`曲紋一周,腹飾環(huán)帶紋,足飾饕餮紋。腹內(nèi)有銘文28行、290字。全篇銘文可分為前后兩部分,前半部主要是作器者克追述其祖師華父臣事其君龏王,因而受到了周王的眷寵;并對周王獻(xiàn)祝嘏之辭。后半部為作冊尹代周王宣讀的一篇冊命,主要是講周王令克出納王命,并賜以命服、大量土地和臣妾等。所賜土地,都稱作田于某,即指明在某處之土地,同周初那種賞給田幾田之類小塊土地者迥乎不同。這是研究西周晚期的土地制度的重要資料。
7件小克鼎中最大的一件高56.5厘米,口徑49厘米,腹徑49.4厘米,重約48公斤。形制、花紋與大克鼎相似,有銘文72字,記載周王二十三年王在宗周,命膳夫克去巡視、整頓駐在成周的軍隊,即成周八師。克因作鼎以祭祀其皇祖釐季,祈求永命霝終,萬年無疆。
小克鼎出土后,歷經(jīng)輾轉(zhuǎn),其中有四件落入外國人手中。1934年,加拿大人福開森將包括一件小克鼎在內(nèi)的個人收藏全部捐贈給金陵大學(xué)。1952年,金陵大學(xué)與南京大學(xué)合并,這件小克鼎被陳列在南京大學(xué)考古與藝術(shù)博物館。
另外三件小克鼎,一件藏于日本書道博物館,一件藏于日本黑川文化研究所,一件藏于美國芝加哥美術(shù)館。三件小克鼎流失海外,讓國人心酸。不知道何年何月,小克鼎“七胞胎”能再聚首,互訴手足之情,分離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