鑄銅司母戊鼎的未解之謎
青銅器銅鼎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4500多年前,在國家博物館的鑄銅司母戊鼎是鎮(zhèn)館之寶,可以看做是我國古代青銅器鑄造技藝的巔峰之作,絕對是國寶級的文物。
司母戊鼎鼎身呈長方形,上豎兩只直耳,下面還有四根圓柱形的鼎足。整個鼎重約832.84千克,高133厘米,口長110厘米、寬79.2厘米,鼎足高46厘米,壁厚6厘米。因為此鼎的形狀有點像馬槽,所以又俗稱“馬槽鼎”。
鑄銅司母戊鼎紋飾美觀,工藝精湛。除鼎身四面的中央部分是無紋飾的長方形素面外,其余鼎身各處都有紋飾。長方形素面周圍的鼎身部分以饕餮紋作為主要紋飾,四面交接處,則飾有扉棱,扉棱上飾有牛首,下面飾有饕餮。鼎耳上也有紋飾。鼎耳外廓有兩只面對面的猛虎,虎口中含有人頭,鼎耳側則以魚紋為飾。四只鼎足上各飾有三道弦紋,弦紋之上各飾以獸面。其造型、紋飾和工藝均達到極高的水平,堪稱商代青銅文化的杰出代表作。
司母戊鼎,又稱為“商后母戊鼎”。重量833公斤,長110厘米,寬78厘米,高133厘米,其中包括足高46厘米,壁厚超過6厘米,因其形狀呈馬槽狀,又稱為“馬槽鼎”?!八灸肝於Α笔巧檀笃谟缮坛适宜T,是商周時期青銅器的文化代表,代表著商代的鑄造技術發(fā)展和中國古代鑄造水平的高超,又因鼎身內壁鑄有“司母戊”(商代字體書寫自由,司與后二字書寫相同。根據鼎內銘文是商王之子祭祀其母所用,也可稱為“后母戊”)。
鑄銅司母戊鼎是我們中華民族文化的寶貴物質遺產。它的造型雄偉莊嚴,象征著我們炎黃子孫堅韌不屈的開拓、民族團結的進取、寬容含蓄的性格等內在傳承,同時也匯聚了古代中國人的智慧和心血的結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