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鼎的小故事
在我國歷史文化中銅鼎文化占據了重要的部分。一開始鼎只是陶制的,用來做吃飯和煮飯用的食器,后來發(fā)明青銅后,用青銅鑄造了銅鼎,鼎也由食器飛速成為了國家政治權利的象征。
夏代的青銅有了鑄九鼎的傳說,自此賦予其神圣的色彩,鼎也就從生活的炊具衍變?yōu)閲仄?。歷商至周,都把定都或建立王朝稱為“定鼎”,國滅則鼎遷。夏朝滅,商朝興,九鼎遷于商都亳京;商朝滅,周朝興,九鼎又遷于周朝鎬京。
歷史上“問鼎”的典故,語出《左傳·宣公三年》,大意是:楚莊王為討伐外族入侵者來到洛陽,在周天子境內檢閱軍隊。周定王派大王孫滿去慰勞,楚莊王借機詢問周鼎的大小輕重。王孫滿說:政德清明,鼎小也重,國君無道,鼎大也輕。
周王朝定鼎中原,權力天賜,青銅鼎的輕重不當詢問。楚莊王問鼎,大有欲取周王朝天下而代之的意思,結果遭到定王使者王孫滿的嚴詞斥責。后來就把圖謀篡奪王位叫做“問鼎”,又把去掉舊的、建立新的稱之為“革故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