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鼎廠家講述鼎文化的演變
鼎的出現(xiàn)最初并沒有蘊含太多的文化意義,只是一種用于盛放食物的容器。后來夏禹鑄造九鼎,使得鼎象征著國家,象征著王權,被人崇拜。商周時期是鼎文化最為繁盛是時期,克鼎廠家鑄鼎技術成熟,鼎的造型更加宏偉,鼎也不在是簡單的炊具,作為禮器,在中國盛行了多個朝代。
“藏禮于器”,中國核心思想就是“禮”,鼎是古代人祭祀用的主要禮器,祭祀對象主要是天地、宗廟、社稷、山川等,古人注重祭祀事宜,所以鼎的制作也是古代頗為重要的活動,必須按照禮法制度鑄成?!皣掖笫?,為祀與戎?!倍Φ臍v史地位隨著祭祀活動的神化日漸提高,使用鼎的場合也有著嚴格的規(guī)定制度。
周朝時期,鼎的實用意義逐漸減弱,鼎的設計逐漸龐大,逐漸成為權勢的象征物,鼎的數(shù)量象征著權貴的身份,天子九鼎,諸侯七鼎,依次逐漸減少。春秋時期,楚莊王北伐,將大軍帶到周朝首都洛陽附近,還大張旗鼓的閱兵,周定王心中忐忑,讓王孫滿去慰問,楚莊王見到使者便問鼎有多重,大有奪取天下的氣勢,王孫滿機智回答說:“周室雖然衰落,但天命不可改,鼎的輕重還是不可以問的。”
后來莊王不再強問,揮師伐鄭。“問鼎中原”的典故由此而來,現(xiàn)比喻有私心,相占有所有的人。從這個典故中足可以說明鼎在當時的政治地位十分重要,代表著江山社稷。秦漢以后,鼎的歷史影響開始減小,對于國家的象征性開始降低,青銅器逐漸向日常使用器具轉(zhuǎn)變,對鼎的設計也逐漸樸實,樣式更加渾厚粗重。漢朝詩人班固的《寶鼎詩》中:“寶鼎見兮色紛缊,煥其炳兮被龍文。”此時的鼎已經(jīng)不再如以往那般宏大。魏晉南北朝以后,青銅器的制造開始衰落,直到隋唐時期,瓷業(yè)和金銀器的制造興起,青銅器的鑄造逐漸被替代。宋朝以后,青銅器的鑄造開始轉(zhuǎn)為黃銅,此時的鼎開始成為一種專門的祭祀用品,多放置于寺廟之前用于焚香。
“鼎”字在甲骨文中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字形是模擬古代的烹飪器具,上面像缸,腹為圓形或方形,兩側有耳,下面為足。后來金文和甲骨文相同,到了小篆中,鼎身以“目”來代替,下面為正反兩個“片”字,表示煮東西的柴薪,仍未象形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