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鼎為什么成為國之重器
銅鼎國之重器,在古代封建社會是權利地位的象征,禹王造九鼎、立于華夏,是以“九鼎定天下”,故有“問鼎中原”。春秋時期,諸侯六鼎、天子九鼎,若能擁九鼎,就有入主中原的資格。但鼎不過烹飪之用,為何會成為國家的象征?
最初的時候,人們造出的東西都是為了衣食住行而服務,比如鑄銅鼎也是。開始時,鼎其實跟鬲沒有多大的差別,或者干脆是一樣的。而鬲和鼎都是用來做飯的,兩者在遠古時期是一種東西,都是陶制成的煮飯工具。
鼎成為國之重器是在商后期,也就是商代遷都殷,今天的河南安陽后到西周前期,商朝沒有文字記載,我們只能從考古發(fā)現(xiàn)中去推測,而在安陽出土的青銅鼎也震驚了世界,比如著名的司母戊方鼎等等,這一切都說明,在商朝時,我國青銅器鑄造技術已經(jīng)非常成熟,而這么大的青銅器,沒有國家力量的支持,在那個時代是無法造成的,這個時候的鼎,地位已經(jīng)高高在上,完全脫離了當初做飯煮肉的命運,成為了國之重器和王朝存在的證明。
銅鼎在古代的意義非常重大,一直被當成王權的象征,失鼎則代表著國亡,奪鼎則代表著開天辟地,定鼎則代表著王朝開國,由此可見鼎的重要性,這是一種最為重要的國家禮器,背負著古代的王權和天命。
鼎原本是一種煮肉和盛肉的器具,后面逐漸成為了國之重器,現(xiàn)在流行下來關于鼎的成語,大多來自那個時候。就算現(xiàn)在,在寺廟、學校等官方的地方,總能見到鼎的身影,這不單單是因為鼎代表了權利,更因為鼎被賦予“匡扶宇內(nèi)、鎮(zhèn)壓四方”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