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公祭鼎|青銅鼎制作
鼎是我國歷史文化的載體,也是我國古代文明的象征,在我國歷史上出土了有很多具有代表性意義的青銅鼎,位于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內(nèi)的國家公祭鼎,是為了紀念南京大屠殺死難者而設(shè)立。
國家公祭鼎頸部紋飾為傳統(tǒng)雷紋,鼎足上端采用犀角紋,足下端為象腿足形,兩足在前,一足在后。集合了南京的市花梅花、常見綠色植物的枝葉、象征和平與重生的橄欖枝、南京的云錦圖案(云紋)、南京明城墻紋等多種元素,在歷時了三個多月后才最終確定了鼎身和底座的紋飾。
公祭鼎高1.65米,上外口徑1.266米,內(nèi)口徑1.156米,鼎耳高0.498米,鼎足高0.915米,重達2014公斤,公祭鼎正面有160個銘文,字體均勻排布,每列有8字,共計20行,公祭鼎后側(cè)左右兩邊鑄有記事,共有287個楷體漢字,詳細記載了首次舉辦國家公祭的事實。
國家公祭鼎的造型為古鼎,積淀了我國深厚的歷史文化,與國家公祭鼎渾然一體,體現(xiàn)了歷史和文化的厚重感,增強了公祭的感染力和歷史傳導力。